猪丹毒简介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人畜共患传染病。表现为急性血型衰竭或皮肤出现特异性皮疹,慢性型为非化脓性关节炎或增生性心内膜炎。

1.猪丹毒的病原学研究

丹毒是丹毒的一员。细菌存在于受感染动物的肾、肝、脾、扁桃体和回盲瓣腺中。

丹毒是一种革兰氏阳性、细长、扁平或稍弯曲的细菌。没有鞭毛,没有运动,没有荚膜和孢子形成。在心内膜病变中,多为丝状。在病变材料的组织接触片或血片上,多为单个、成对或成簇。这种细菌是好氧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24小时的菌落一般可分为光滑型、粗糙型和中间型,三种类型可以相互转换。这种细菌对盐渍、烟熏、干燥、腐败和阳光有很强的抵抗力,也有很强的耐酸性。但对热敏感,普通消毒剂即使浓度低也能快速杀灭。但石炭酸的杀菌活性很低,这种细菌在0.5%石炭酸中能存活99天。

2.猪丹毒的流行病学

病猪和染病猪是主要传染源。带有细菌的牛、马、羊、鸟和狗是潜在的传染源。屠宰场和加工厂的废物、废水、食堂的剩菜以及腌制和熏制的肉类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病猪和染病猪通过粪便、尿液和口、鼻、眼分泌物排出细菌,污染饲料、饮用水、土壤、用具和处所等。主要通过消化道引起感染,其次是皮肤伤口感染。

主要受感染的动物是猪。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均易感,但3-6月龄仔猪发病率高。据报道,牛、羊、马、狗、鹿、家禽和鸟类等其他动物也感染了这种疾病。人也会被感染。

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见于炎热的雨季。这种疾病通常是偶发性或地方性的,有时是出疹性的。

3.猪丹毒的症状

一般潜伏期为3-5天,1-2天到8天以上不等。在临床上,这种疾病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急性、亚急性和慢性:

急性型:又称脓毒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体温升至42 ~ 43,精神萎靡,步态僵硬或跛行,结膜充血。前期大便干燥,后期腹泻。发病或死亡前1 ~ 2天,耳根、颈下、胸上、腹下、四肢内侧出现红斑,指压消退。病程2 ~ 4天,死亡率80% ~ 90%。哺乳仔猪和刚断奶的仔猪一般发病突然,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抽搐倒地死亡。病程不超过1天。

急性型:又称疹块型,表现为皮肤表面出现疹块。体温升至41时,胸、腹、背、肩、四肢等皮肤常出现皮疹。发病后2 ~ 3天。初期出现充血,指压消退,后期出现充血,呈紫黑色。出疹后体温逐渐下降,很多病猪自行痊愈。病程约1 ~ 2周。

慢性型:多由急性或亚急性转化而来,以关节炎(多见于腕关节和跗关节)、心内膜炎或两者兼而有之为主要症状。少数病猪出现皮肤坏死症状,多在背部、耳朵、肩膀、蹄子、尾巴等处。

4.猪丹毒的病理变化。

急性败血症:以全身性急性败血症和皮肤上的丹毒红斑为特征。如果脾肿大是樱桃红。急性出血性肾小球常见于肾脏。肾炎改变,呈暗红色或深红色。全身淋巴结肿大,表现为浆液性出血性炎症改变。胃肠粘膜表现为急性浆液性或出血性炎症改变,尤其是胃底和十二指肠。

亚急性皮疹型:以皮疹为特征的损害。疹块内血管扩张,皮肤及皮下组织肿胀浸润,压迫血管,使疹块中心呈白色,仅外围呈红色。

慢性型:病变以关节炎、心内膜炎、皮肤坏死为特征。关节炎主要发生在四肢关节,尤其是股、腕、跗关节。一个或多个关节肿胀,关节囊肥大,不溃烂。关节囊切开,流出大量浆液和纤维素渗出物,粘稠,常呈红色。慢性心内膜炎常为肉芽组织和纤维素凝块形成的溃疡性或菜花状疣状赘生物,主要见于二尖瓣,其次为主动脉瓣等。

5.猪丹毒的诊断

(1)根据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断,最终诊断需进一步实验室诊断。

(2)实验室诊断

病原体的分离和鉴定:涂片镜检。

材料收集:急性收集病猪的肾和脾;出生前皮疹块渗出物的亚急性收集;慢性I型取心内膜组织和病变关节液进行涂片。

(3)鉴别诊断

败血性猪丹毒应与猪瘟、猪肺疫、猪副伤寒和败血性猪链球菌病相区别。

6.猪丹毒的防治

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生。猪圈、器皿等。经常保持清洁并定期消毒。坚持每年注射猪丹毒疫苗。该病发生后,应采取严格措施,对病猪进行捕杀和无害化处理,并对猪舍用具进行严格消毒。

商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