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新浪博客【东北人真的没有服务意识吗?这位服务员值得点赞】

"长 春的一汽奥迪曾经如此领风气之先,这一汽车工业如果在东南沿海地区,不知道有多少汽车产业链已经形成,汽车城早已成型,围绕汽车的高端旅游与文化服务也已经成型,可惜的是,长春居然长期未能形成配套产业链,汽车城兴起很晚。"——叶檀

前一段时间,吉广国际CEO柳燕女士邀请笔者去长春参加东北汽车论坛,在会上偶遇"财经侠女"叶檀,认真聆听了叶檀女士做的"东北经济振兴与长春城市展望"的主题演讲。

在会场,很多东北朋友都在谈及叶檀去年流传的一篇网文——《东北三省已成全国最无前途省份》,文中,吉林省省会长春、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辽宁省省会沈阳均榜上有名,被叶檀看成是最无前途的城市。在座的很多东北人都在思考,东北真的如此不堪吗?东北真的没有前途?是否要逃离东北?

联想到一汽大众和一汽奥迪的销售公司即将陆续搬迁到北京办公,更让人对长春的市场环境、城市吸引力有诸多担忧。

中国幅员辽阔,南北差异极大,而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南北不同的城市,结果亦有可能不一样。比方说长春和深圳,这两个城市,在面对舆情压力和专家质疑时,他们会做出怎么样的反应?

2002年11月,一位自称"我为伊狂"的网民,在人民网"强国论坛"发表了题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文章。文章开篇从招商银行、平安保险、中兴通讯、华为科技以及沃尔玛的"迁都"传闻说起,进而广泛而深入谈到深圳的人才引进、投资环境、行政效率、国有企业改革以及文化氛围等诸多方面问题,试图回答"深圳被谁抛弃"的问题。

这篇网文一开始通过网络在民间广泛传播,在深圳乃至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更引起深圳市市长的关注。深圳市***及市民都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反思,希望借此全面改变现实,深圳市市长对该文的正面回应是:谁也抛弃不了深圳。2003年7月,国务院调研组到深圳调研,该网文作者呙中校以民间代表的身份应邀参加了座谈。

14年过去了,当年"抛弃"深圳的五大企业都还留在深圳:平安集团打造了深圳靠前高楼作为其总部大厦;距离平安总部3公里处便是招商银行总部;距离招行总部1公里便是沃尔玛中国总部;华为的总部在坂田,中兴的总部还是在科技园。就连当时迁出深圳的中信证券总部,也在2009年决定永久落户深圳。

在思变和改革之后,深圳并没有被抛弃,继续焕发出蓬勃向上的城市生命力。

现在,舆情把焦点转向了长春等东北城市。2016年9月27日开始,叶檀在其新浪博客上发表系列文章——《我眼中最无前途的十个中国城市》,其中,长春、哈尔滨、沈阳、大连等四个东北城市赫然在列。

在筛选这些无前途城市的标准上,叶檀提出了三个要素,分别是:人口流失情况、国企主导程度、人均财富占有量。尤其是第二点上,叶檀敏锐地指出:"一个城市只有几个国企主导的行业,并且大企业办社会,使得城市服务业无法细分,导致当地市场意识落后,父母热衷于逼迫子女考公务员、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业,从进入的靠前天就可以看到退休的那一天。"

在叶檀眼中的"最无前途的靠前中国城市"中,长春靠前个被提出来。叶檀对长春的萧条和没落痛惜不已:"长春曾是伪满洲国的都城,建国后东三省是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重镇,中央***将中国最早的汽车工业落户长春,长春与沈阳、鞍山、大庆共同成为了共和国的骄子。长春的一汽奥迪曾经如此领风气之先,这一汽车工业如果在东南沿海地区,不知道有多少汽车产业链已经形成,汽车城早已成型,围绕汽车的高端旅游与文化服务也已经成型,可惜的是,长春居然长期未能形成配套产业链,汽车城兴起很晚。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长春汽车工业大幅度滑坡,后起的上海大众、天津丰田、广州本田等城市纷纷弯道超车。"

相关数据也在印证叶檀的上述观点。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在《从数字看东北汽车产业》的报告中提出,近几年来国内各大国营背景的车企纷纷发展自主品牌,去年上汽的销量达到258万辆,东风139万辆,一汽64.6万辆,北汽129万辆,长安141万辆。作为"共和国长子"的一汽,其自主品牌的体量居然在五大车企中垫底,令人情何以堪?我想,在这个问题上,一汽的高层恐怕很难做出合理的解释吧?

笔者不是财经背景出身,对于长春的没落到底由于什么原因并不清楚。但是,从常理来看,当地的文化和意识多少对经济发展有所影响。如果说,长春人天生就缺乏服务意识和学习能力,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

这次出差,笔者入住酒店。晚上回到房间,整理得井井有条,在桌上看到一张服务生留下的便条:

"亲爱的客人,您好!

我在为您打扫卫生的时候看到您在吃药,知道您感冒了。所以我准备了一些蜂蜜,让您在吃药的时候不会太苦。这几天的天气也有些反常,我还煮了一壶红豆汤,希望您的感冒能早日痊愈。"

桌上放着瓶口密封的蜂蜜、一壶红豆汤,还有袋装的冰糖菊花茶。一时间,笔者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

我对长春的印象大好。

也许,正如柳燕女士所言,行胜于言,长春眼下缺的是行动力。

——END——

《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恶意使用、不当转载引用《汽车通讯社》原创文章者,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商务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