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信财经【行业观|银行股全线大涨 估值迎来修复良机】

财经网金融讯 大金融板块一路狂飙,银行股整体翻红上涨。

5月8日,沪指一度站上3400点,创2022年7月以来新高。银行股集体大涨率先冲高,开盘中信银行、西安银行率先涨停,中国银行盘中也一度触及涨停板。

截至收盘,A+H银行股双线整体飘红。A股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双双涨停,西安银行涨9.92%,农业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工商银行等跟涨,涨幅均在6%以上。港股上,青岛银行涨超7%领先,浙商银行、中信银行、哈尔滨银行等涨幅靠前。此外,多只银行相关ETF大涨超4%。

针对近期银行股普涨的原因,光大银行宏观分析师周茂华对财经网金融表示,主要是金融板块估值低洼,存在修复需求;经济活动恢复,实体经济和企业经营回暖,市场对银行金融板块盈利触底回升预期乐观,出现类似“戴维斯双击”;另外,短期银行金融板块全面而强劲的爆发需要资金量不小,不排除银行金融板块吸引了此前部分板块流出的资金。

此外,东莞证券分析称, “五一”节后银行板块整体表现亮眼,“中特估”行情继续演绎,国有行涨幅居前,其中中国银行本年涨幅逼近30%。“中特估背景下,央企考核中新加入ROE与营业现金比率等指标,银行板块基本面稳健,高分红,低估值,安全边际高,随着经济企稳修复,经营质效有望提升,中长期来看ROE具有继续上行的潜质,估值重塑空间大。”东莞证券在上述研报中指出。

Wind数据显示,年初至今,A股中国银行涨42.09%、农业银行涨33.68%、工商银行大涨22.12%、建设银行涨24.87%。

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周迪对财经网金融表示,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利好。传统估值体系并不利于银行股,银行股的市盈率和市净率都高于股价。中特估的建立,将有利于银行股从新评估其价值。

除此之外,银行多项核心指标也有望迎来转机。多家机构展望后市认为,银行息差走势或迎拐点、非息收入有望增长、风险因素将逐步出清。

西部证券研报指出,2022年LPR连续下调的重定价影响较大,资产定价延续下行态势叠加理财赎回风波后存款定期化现象,预计Q1为年内息差相对低位。2023年以来监管层面不再提及“降低实体融资成本”,资负两端各有利好,或可期待最早于Q2见到息差企稳拐点。

此外,海通国际认为,最近银行业出现存款利率下调,低利率贷款行为经过窗口指导已经取消,这对银行息差有比较正向的催化,是一个短期利好。

从长期逻辑而言,海通国际在上述研报中同时指出,银行不良率和债务风险周期相关,现在已进入不良率下降周期。2020年底银行业的不良贷款率开始下降,到今年一季度已经连续10个季度下降,有利于股价上涨,不过按历史规律,上涨会存在滞后性。

分析人士对财经网金融指出,当下银行股估值已近洼地,而伴随大环境向好,银行业绩有望进一步提升带动估值修复。

鹏华银行ETF、银行指数LOF基金经理余展昌表示,当下国内银行和海外银行估值差异巨大。以国有大行为例,从PB角度而言,邮储银行的PB最高在0.75倍左右,其他大行在0.5-0.6倍之间,而海外绝大部分的银行估值都在1倍PB以上。考虑到海外银行还有大量的商誉,国内银行的估值水平是偏低的,本身就有比较大的修复空间。

周茂华认为,银行业与实体经济景气度强相关,国内经济活动稳步恢复,金融服务需求逐步释放,有助于带动银行盈利持续改善,目前金融板块估值仍低洼,预计后续估值修复行情偏乐观。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认为,之前很长时间银行股破净是普遍现象,主要原因是随着行业发展成熟,行业基本格局已定,目前大多数银行的市场份额和市场地位已经稳定,业绩增长已经趋于稳定没有太大的想象空间,且大家对银行的潜在不良率的担忧仍存,导致绝大多数银行股票股价低迷。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企稳向好,银行股业绩预计会持续提升,银行股普遍都有一定的价值修复空间,部分优质银行的股价更是有望上一个台阶”廖鹤凯称。

【作者:王欣宇】

商务达